合肥市庐阳区濉溪路汇丰广场23单元办1-2301号房 rukou@j909.vip

体育动态

体育跳水2018赛事;体育跳水冠军是谁

2025-07-06

2018年,中国跳水队以席卷之势统治国内外赛场:世界杯包揽11金创历史纪录,全国冠军赛17项角逐见证新老交替,亚运会延续绝对优势。这一年,陈艾森、施廷懋、曹缘等奥运冠军持续闪耀,张家齐、昌雅妮等新星强势崛起,“梦之队”以科技赋能与技术革新为驱动,奠定东京奥运周期的霸主地位。

一、国内赛事:冠军赛成亚运练兵场

2018年全国跳水冠军赛于6月14日至20日在汕头举行,既是国内最高水平对决,也是雅加达亚运会的关键选拔赛。赛事设男女子1米板、3米板、10米台及双人项目等17个单项,吸引20余支队伍400余名选手参赛。国家队主力悉数出战,奥运冠军陈艾森、施廷懋、曹缘与新科世界冠军张家齐、昌雅妮同台竞技,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国际大赛。

体育跳水2018赛事;体育跳水冠军是谁

双人项目中,国家队组合几乎垄断冠军:施廷懋/昌雅妮以356.10分轻取女双3米板金牌,陈艾森/杨昊以493.50分问鼎男双10米台,曹缘/谢思埸、张家齐/掌敏洁分获男双3米板和女双10米台冠军。单人赛则频现逆转戏码——男子10米台决赛,邱波最后一跳收获4个10分,以582.10分反超杨昊夺冠;女子10米台14岁小将张家齐以399.80分摘金,展现新生代冲击力。团体赛成为广东队主场,陈艾森、谢思埸领衔的广东男队以3771.68分登顶,女队以2626.67分折桂,彰显“跳水强省”底蕴。

ug环球官网

二、国际赛场:世界杯包揽书写历史

同年6月于武汉举行的跳水世界杯,中国队实现史无前例的全项目包揽(11金4银)。其中男子10米台决赛堪称年度经典:陈艾森与杨健鏖战至最后一跳,陈艾森在第四跳失误后顶住压力,末轮5255B动作斩获100.80分,最终以557.80分逆转夺冠。美国选手丁思茂落后68分获季军,凸显中国选手断层优势。

双人项目中,“老带新”组合表现亮眼:施廷懋搭档16岁昌雅妮以334.80分夺得女双3米板冠军,领先亚军加拿大组合32分;混双10米台冠军练俊杰/司雅杰虽仅配合两周,仍以353.31分轻松折桂。暨南大学学子陈艾森、谢思埸贡献突出,两人共斩获男双10米台、男双3米板等4枚金牌,母校誉其“彰显暨南体育精神”。

三、明星选手:荣耀背后的突破与传承

老将坚守与技术革新成为年度关键词。陈艾森在世界杯夺冠后坦言:“第四跳失误暴露状态低谷,此战已是超水平发挥。”其克服伤病与心理波动,展现奥运冠军韧性。谢思埸更带伤作战——脚踝植入的铆钉未阻其亚运会横扫3米板双金,被媒体称为“钢铁意志的化身”。

新人崛起则预示梯队厚度。14岁张家齐在国内赛连夺女双10米台、女单10米台双冠;昌雅妮与施廷懋搭档不足一年,却在国际赛实现“零失误”。杨昊虽在全国赛男子10米台遭逆转,但世界杯男双10米台与陈艾森搭档以101.01分的单跳满分动作证明实力。

四、科技赋能:备战体系的升级

2018年成为中国跳水“科技化训练”的里程碑。国家队引入百度开发的AI辅助训练系统,通过3D动作捕捉与人工智能分析,实现空中转体动作的精准量化评估。该系统攻克了“动作完成时间短、空中姿态复杂”的技术分析难题,为运动员提供实时优化建议。

“冠军模型”指导下的个性化训练亦广泛应用。如陈艾森通过生物力学分析调整起跳角度,谢思埸依据体能数据强化短板。国家体育总局“多学科融合的科技备战体系,是延续‘梦之队’优势的核心动力。” 同年启动的“体能强化计划”收效显著——重点队员基础体能训练占比达70%,张雨霏等选手的专项成绩因此提升,印证体能储备对技术稳定性的支撑作用。

五、亚运练兵:冲刺东京的跳板

全国冠军赛与世界杯的双重历练,为8月雅加达亚运会奠定基调。中国队在亚运跳水8项目中豪取7金,谢思埸包揽男子3米板单双人冠军,陈艾森/杨昊以领先亚军韩国队60分的优势卫冕男双10米台。此次大赛进一步验证了新阵容可靠性:女子3米板施廷懋缺席,昌雅妮独挑大梁获银牌;男子10米台杨昊首次担纲主力即夺冠,预示接班态势。

2018年的辉煌印证了中国跳水“传承与创新并重”的发展逻辑:技术层面,科技赋能推动动作精度革命;人才层面,“老将引领+新锐突破”的梯队模式保障项目延续性。其成功不仅在于包揽赛事金牌,更体现在对运动员个体潜能的最大化挖掘——如陈艾森突破低谷的心理重建,谢思埸的带伤作战,昌雅妮的快速成长,均成为“梦之队”精神的当代注解。

未来需关注两大方向:一是进一步提升男子跳板、跳台的单人项目稳定性,应对英国、墨西哥选手的难度冲击;二是深化AI技术在动作预测与伤病预防中的应用,建立“人机协同”的科学训练新范式。正如谢思埸所言:“奖牌背后是无数细节的打磨。” 中国跳水队以技术创新为矛,以意志品质为盾,在东京奥运周期写下了不可撼动的统治宣言。